准精算师级别考试大纲
科目一:概率论与数理统计
考试要求
考生应掌握基本的概率统计知识,了解基本概率分布、统计量的性质,具备一定的求解概率和解决估计、检验等统计问题的能力。
考试内容
一、概率论部分(分数比例约为50%)
1. 概率基本性质
- 条件概率、乘法公式、独立性
- 全概率公式、贝叶斯公式
2.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
- 一维随机变量定义
-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列
-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函数
-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
3. 随机向量及其分布
- 离散型随机向量及其分布、连续型随机向量及其联合密度
- 随机向量函数的分布
- 随机变量独立性定义、条件分布和条件密度
4. 数学期望与方差
- 数学期望、方差、协方差与相关系数
- 条件数学期望与最佳预测
5. 概率极限理论
- 概率母函数、特征函数
- 大数定律、中心极限定理
二、数理统计部分(分数比例约为50%)
1. 估计理论
- 参数估计的方法:最大似然估计、矩估计及估计的相合性
- 估计的优良性标准:一致最小方差无偏估计、充分统计量
- 置信区间:正态分布下的几个典型问题、T分布、卡方分布
-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的估计:经验分布函数、直方图及核密度估计
2. 假设检验
- 基本概念:功效函数、两类错误、无偏检验、一致最大功效检验及一致最大功效无偏检验
- 奈曼-皮尔逊(N-P)引理及似然比检验法
- 单参数情形(指数族)的几个典型假设检验问题
- 广义似然比检验法
- 拟合优度检验
3. 线性模型与回归分析
- 最小二乘法、一元线性回归
- 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
- 线性模型的假设检验
- 多元回归分析、自变量的选择
科目二:经济金融综合
考试要求
考生应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、宏观经济学、金融学、保险学、会计与财务的基本概念、基本方法和原理,掌握和运用经济金融学中的主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,具备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考试内容
一、微观经济学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供给和需求理论,市场均衡价格理论
2. 消费者行为理论
3. 生产者(厂商)行为理论
4. 市场结构理论:完全竞争、完全垄断、垄断竞争、寡头垄断、博弈论
5. 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
6.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
7.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
二、宏观经济学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国民收入的核算原理和结构
2. IS-LM 模型与 AS-AD 模型
3.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
4.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
5. 汇率与宏观经济政策
6.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
7. 失业和通货膨胀
三、金融学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
2.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
3.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
4. 国际收支、外汇与汇率
5. 国际资本流动
6.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
7. 金融衍生工具:远期、期货、期权
四、保险学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风险的分类
2. 风险与保险
3. 保险的性质和功能
4. 保险合同
5. 保险的基本原则
6. 保险经营
五、会计与财务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会计基本理论
2. 资产负债表、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与披露要求
3. 保险会计的特点和内容
4. 财务分析和报表解读
科目三:精算数学
考试要求
考生应掌握复利数学、寿险精算、非寿险精算的基本概念、理论和方法,理解精算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概念,具有熟练的精算计算能力。
考试内容
一、复利数学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利率的基本概念
- 利率种类与计息方式
-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
2. 年金
- 简单年金和复杂年金
- 年金的现值和未来值计算
3. 收益率
- 简单收益率和复利收益率
- 收益率的应用
4. 债务偿还
- 债务的基本概念
- 不同还款方式的计算
二、寿险精算(分数比例约为40%)
1. 生命表
- 生命表的结构和基本术语
- 生命表的应用
2. 寿险的精算现值
- 寿险合同的现值计算
- 分红保险的现值计算
3. 生命年金的精算现值
- 生命年金的定义和特点
- 生命年金的现值计算
4. 均衡净保费
- 均衡净保费的概念
- 均衡净保费的计算
5. 责任准备金
- 责任准备金的基本概念
- 责任准备金的计算
6. 毛保费与修正准备金
- 毛保费和净保费的区别
- 修正准备金的计算
7. 多元生命函数
- 多元生命函数的定义
- 多元生命函数的计算
8. 多元风险模型
- 多元风险模型的基本概念
- 多元风险模型的应用
三、非寿险精算(分数比例约为40%)
1. 非寿险精算中的统计方法
- 统计方法在非寿险精算中的应用
- 非寿险精算的数据分析方法
2. 非寿险费率厘定
- 非寿险费率厘定的基本原理
- 不同险种的费率厘定方法
3. 非寿险费率校正
- 费率校正的原因和方法
- 校正后的费率计算
4. 非寿险准备金评估
- 非寿险准备金的概念
- 非寿险准备金的评估方法
5. 再保险精算
- 再保险的基本概念
- 再保险精算的方法
科目四:精算模型与数据分析
考试要求
考生应掌握精算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,能够对保险经营中的损失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定量分析;掌握生存模型理论、生命表基础知识及生存函数的估计,了解生命表编制原理;掌握随机模拟、回归分析、时间序列的基础原理、方法和应用;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,具备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。
考试内容
一、风险理论(分数比例约为30%)
1. 随机过程
-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
- 随机过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
2. 理赔额和理赔次数
- 理赔额和理赔次数的概率分布
- 理赔统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
3. 个体/聚合风险模型
- 个体风险模型和聚合风险模型的区别
- 风险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
4. 破产模型
- 破产模型的基本原理
- 破产风险的度量和分析
二、生存分析(分数比例约为15%)
1. 生存模型理论
- 生存模型的基本假设
- 不同生存模型的比较
2. 生存分析
- 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的定义
- 生存分析在精算中的应用
三、随机模拟(分数比例约为10%)
1. 随机数
- 随机数的生成和性质
- 随机数在随机模拟中的应用
2. 模拟样本的容量
- 模拟样本容量的选择原则
- 样本容量对模拟结果的影响
3. Bootstrap模拟
- Bootstrap方法的原理
- Bootstrap模拟在精算中的应用
4. MCMC模拟
- MCMC方法的基本原理
- MCMC模拟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
四、回归
分析(分数比例约为15%)
1. 线性回归
- 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
- 线性回归在精算模型中的应用
2. 广义线性模型
- 广义线性模型的概念
- 广义线性模型的应用领域
3. 惩罚线性回归模型
- 惩罚线性回归模型的原理
- 惩罚项在模型选择中的作用
五、时间序列基础(分数比例约为10%)
1. 时间序列和平稳时间序列
- 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
- 平稳时间序列的特征
2. 滑动平均自回归模型
- SARIMA模型的构建和估计
- 时间序列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
3. 多维时间序列的概念及协整性
- 多维时间序列的定义
- 协整性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意义
六、机器学习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机器学习方法分类
- 监督学习、无监督学习、半监督学习、强化学习
- 机器学习方法的选择原则
2. 模型的评估和选择
- 模型评估的指标
- 模型选择的方法
3. 决策树
- 决策树的构建和应用
- 随机森林的原理和优势
4. 聚类分析
- 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
- 聚类分析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
5. 数据降维
- 数据降维的方法
- 数据降维在精算中的应用
科目五:精算风险管理
考试要求
考生应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、框架和流程,能够对业务和环境中的风险进行正确地识别和分类;能够利用金融、统计、精算技术对不同风险进行建模、度量、评估,对风险之间的相关性、风险聚合等进行量化分析;能够利用恰当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;理解经济资本、偿付能力的概念,掌握运用经济资本进行风险管理的原理和方法,熟悉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。
考试内容
一、风险管理基本知识(分数比例约为15%)
1. 风险、风险偏好、风险容忍度及企业风险管理
- 风险的定义和分类
- 企业对风险的态度和容忍度
-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素
2. 风险管理的要素、目的及意义
- 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
-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意义
3. 金融环境及利益相关者
- 金融环境对风险的影响
- 利益相关者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
4. 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及流程
- 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
- 风险管理流程的步骤和方法
5. 精算控制系统的框架及流程
- 精算控制系统的概念
- 精算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
二、风险的分类与识别(分数比例约为10%)
1. 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
- 系统性风险的特点和来源
- 非系统性风险的分类和识别
2. 可资本化风险与难以资本化风险
- 可资本化风险的概念
- 难以资本化风险的特点和挑战
3. 保险风险、市场风险、信用风险、操作风险、战略风险、声誉风险、流动性风险等
- 不同类型风险的定义和特征
- 不同风险在风险管理中的识别方法
4. 新兴市场风险
- 新兴市场风险的特点
- 在新兴市场中管理风险的挑战
5.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
-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念
- 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策略
6. 模型风险与参数风险
- 模型风险和参数风险的定义
- 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中的风险管理
7. 风险敞口
- 风险敞口的概念和测度
- 风险敞口的控制方法
三、风险的建模(分数比例约为15%)
1. 风险的相关性
- 风险相关性的概念
- 如何度量和分析不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
2. 保险风险、市场风险、信用风险基本模型
- 不同类型风险的基本模型
- 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
3. 风险聚合的方法、优势与不足
- 风险聚合的方法和工具
- 不同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
4. 风险模型的应用
- 风险模型在业务决策中的应用
- 风险模型的更新和调整
四、风险的度量与评估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常用风险度量的定义、性质及优缺点
- 常用风险度量的种类
- 不同风险度量的适用场景
2. 风险度量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
- 风险度量与风险评估的关系
- 如何选择和应用合适的风险度量
3. 情景分析与压力测试
- 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的目的
- 如何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
4. 难以资本化风险的评估
- 难以资本化风险的特点
- 难以资本化风险的度量和评估方法
五、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风险缓释的方式及成本收益分析
- 风险缓释的基本手段
- 风险
缓释的成本与效益分析
2. 再保险的形式及特点
- 再保险的基本形式
- 再保险的特点和作用
3. 投资组合、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与技术
- 投资组合管理的原则
- 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
4. 信用风险评级
- 信用风险评级的基本原理
- 如何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评级
六、资本管理(分数比例约为20%)
1. 经济资本的概念及决定因素、资本分配、资本绩效评估
- 经济资本的定义和测算方法
- 资本分配和绩效评估的原理
2. 中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
- 中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构架
- 如何符合中国监管的偿付能力要求
3. 国际主要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
- 国际上常见的偿付能力监管标准
- 国际偿付能力监管的趋势和变化
文档信息
- 本文作者:Haler
- 本文链接:https://halerfermatqing.github.io//2024/01/10/CAA/
- 版权声明:自由转载-非商用-非衍生-保持署名(创意共享3.0许可证)